品味竞争与动漫婆罗门

1. 品味竞争

距离我发出《【绝密!二次元必看!】如何登上动漫鄙视链顶端》1这篇文章后也已经过去5年了,老实说我当时在写那篇文章时,只觉得「婆罗门」这种词应该再过个一两年就变成死语了,所以没怎么在意过这件事。只不过和当初的预料不同,到了2025年的今天,有关动漫的品味竞争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与其有关的现象——比如bangumi之类的网站的扩散、东浩纪宇野常宽之流的书的引进、tier list的流行、动漫高手博主的急剧增多等等——也随处可见。

不过,我倒并不觉得品味竞争这件事本身是不好的。我基本认为,所有文化的价值观都是建立在嘲笑他人的基础上的,因此嘲笑他人的品味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或者应该说,如果相信自己品味的价值,那么品味之间自然存在高下之分。

当然,我自己也经常会觉得品味竞争在伦理上可能是不好的,毕竟这是一种区分优劣的手段。但是我绝不赞同那些一边说「所有价值观都是平等的」,一边试图通过相对化他人和自己的品味来解决问题的人。在我看来,他们的观点通常都很无聊,比如那些在被问道「你都看什么动漫?」时回答「我什么都看」的人。同样的,如果稍微解释一下动漫的背景或赞美某部动漫的厉害之处,也会经常看到有人反驳「动漫不需要背景知识」或「不要嘲笑别人的品味」。搞什么啊这些人,他们不会是把自己当成超脱品味竞争的圣人了吧?他们似乎认为自己是「不在意他人眼光、能看得进任何动漫的开明人士」,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在掩饰自己参与了「比起品味狭隘的你,有着开明品味的我更优秀」这样的品味竞争。

这种自诩「开明」的态度不仅暴露了他们内心的品味焦虑,更反映出对真正意义品味讨论的逃避。通过宣称「不做评判」来获取道德高地,本质上还是在用另一种形式继续品味竞争。与其如此遮遮掩掩,还不如坦然承认品味竞争的存在,并以此为契机去思考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审美判断。

2. 婆罗门动漫

基本上来说,那篇文章我完全是以开玩笑的讽刺心态写的,这一点从充斥着营销号口气的文风上应该也能体现出来。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评论区里似乎有一些人把那篇文章给当真了。甚至那篇文章中所调侃的风气在这几年甚至越来越严重。因此——虽然迟了些——我还是决定正经地写一下我对于「婆罗门动漫」的看法。

虽然我在那篇文章中是那样写的,但基本上来说,其实我最讨厌的动漫类型就是「婆罗门作品」(如果真的有所谓这种分类的话),而我最讨厌的群体也是所谓的「婆罗门作品吹」。

当然,对于「婆罗门作品」具体是指怎样一类作品群,我想每个人应该都有不同的感受。如果硬要我给这类作品做出一个特征描述的话,我姑且觉得有以下特征:

  • 放送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古早
  • 在国内的知名度相对来说不那么高
  • 相对来说比较文艺、亚逼(虽然这俩也是很模糊的概念)
  • 被一些自称或被认为是「动漫高手」、「动漫婆罗门」的人所推崇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这些充其量不过只是特征,并不是定义,因此并不能完全适用,但我想大概还是能将这类作品的气质传达给大家吧。而这类作品的典型例子有:《攻壳机动队》、《欢迎加入nhk》、《铃音》、《阿兹漫画大王》、《漂流少年》等。

我之所以觉得这个群体令人不快,是因为我认为他们是一群不做自己的审美判断,而通过称赞婆罗门作品来展示自己品味的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们就是品味竞争中的作弊者。

当然,这并不包括那些单纯因为个人偏好而喜欢婆罗门作品2,或是为了获取审美或非审美教养而接触婆罗门作品的人。虽然我想后者大概对讨论审美判断的对错或品味的优劣也并不会太感兴趣就是了。

不过至少从我个人体感来说,最近国内的婆罗门作品吹群体增加得实在有点多,很多本身对这类作品不感兴趣的人也为了所谓「成为动漫高手」而开始看婆罗门作品,这实在是让我有些火大。至于这种风气出现的原因,我想无外乎就是他们的脑内存在这样一种逻辑:

  • 所有称赞相对高审美价值作品的人都具有相对好的品味。
  • 所有婆罗门作品都具有相对高的审美价值。
  • →因此,所有称赞婆罗门作品的人都具有相对好的品味。

按这种逻辑,那些不做自己的判断而只是随便称赞所谓名作-经典-婆罗门作品的人也算是有好品味。对于我这种认为「好品味=具有做出恰当(或有说服力)审美判断的能力=可以进行恰当(或有说服力)的基于理由的评价(reasoned evaluation)」的人来说,出现不做自己的判断却有好品味的情况是很不合理的。因此在我看来,那些仅仅在假装做审美判断的婆罗门作品吹完全不能说是有好品味。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所有婆罗门作品都具有相对高的审美价值」这一点,即使是我可能也难以去否定。所以,如果按我的想法来走的话,即使是以正当的审美判断去评价婆罗门作品,也不再为展示品味的好坏提供任何依据。也因此,只要看到婆罗门作品吹(或者与之相邻的远古吹、小众吹等),我就会直接自动认为对方是个没品味的蠢货。或许有人觉得这并不合理,但我觉得这样还不错。毕竟如果真的想谈论品味,那就应该始终在尚未形成定论的领域一较高下——就像我在20年就推《孤独摇滚》一样——就个人而言,我相当认同这个结论。

也就是说,对于审美价值尚未确定的对象,在当时无法判断其评价的对错,但随着该对象是否经受住时间考验,其对错就会得到确定。不仅是作品,品味本身也会经受时间的考验。

比如,当一个人评价了一位当时默默无闻但后来受到赞誉的作家,事后被认为「眼光独到」,本质上就是这么回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亚文化中那些中二病常说的「在火之前我就看出它的好了!」这类发言具有炫耀品味的力量(如果确实有的话)。至于「没火的时候比较好」这类说法就不作特别解释了,这种发言(无论说话者的意图如何),本身可能就不是在展示品味的好坏。

因此在我看来,比起那些所谓的「婆罗门」,甚至牛子豪泛式之流都比他们更有品味,因为他们至少还会做出对新番作品的判断。反观婆罗门作品吹则只是在重复已经确立的评价,甚至往往说出「不看没完结/没被人做出评价的新番」这种不知所谓的发言,而没有展现任何真正的审美判断能力。3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人们参与品味竞争时往往是从势利的态度开始的。而且,即使以为自己在做纯主观的审美判断,实际上可能也总是受到既有评价的影响。换句话说,正当的审美判断者是一种理想,实际上我们可能都或多或少带有势利性。尽管如此,持有理想的人和破罐子破摔的人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破罐子破摔不仅是作弊,更是破坏游戏本身的败兴行为,应该将其排除在品味竞争之外。

3. 余谈

因此,对于之前那篇文章的主题——即如何成为「动漫高手」——这点,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想法,那你不如首先需要好好想想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比如,如果你是想真正地让自己具有「好品味」4的话,那就多去学习、多去看作品增加阅历、多去训练自己对于审美判断的能力。而如果你只是想在表面赢下品味竞争的话,那么随你怎么办,你是想当婆罗门作品吹还是通过看抖音解说增加阅片量都是你的自由,只是对于真正有品味的人来说你跟傻逼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如果你只是单纯想秀优越的话,你不如去玩抽象、学开盒。

最后,我还想补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品味」和「个人喜好」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虽然不能说没关系)。好品味意味着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而不是必须认同所有「高价值」作品。就像一个可以尝出各色美食的特征、并给出正当评价的美食家,喜欢的食物也可能是垃圾食品;而一个拥有好品味的动漫高手,也可能喜欢烂俗的异世界厕纸——这类情况并不少见。

以上。

Footnotes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224794 ↩︎
  2. 虽然我并不认为存在多少这样的人。 ↩︎
  3. 当然,这种不做个人判断的现象其实倒也不仅限于婆罗门作品吹。比如有些人喜欢拿豆瓣/bangumi评分说事、或是引用某个具有好品味的人的称赞来证明作品价值,本质上都是在逃避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这些人同样是在用外部权威来为自己的「品味」背书,与有好品味一事相去甚远。 ↩︎
  4. 虽然我认为,想要自己变得有品这件事本身就够没品的。 ↩︎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