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如何选题

事实上,来到日本留学并打算考社会学大学院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对社会学感兴趣,甚至他们很多人连社会学具体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只是听说了「社会学适合跨考」、「社会学研究范围广」或者「社会学学起来比较简单」之类的话,才选择了社会学而已。

在这里我也并不想批评他们什么,只是作为一个私塾老师的立场来说,指导这样的学生其实是比较难受的。倒不是说教他们专业知识很难,这点并不是问题,毕竟专业知识嘛,基本上我这边单方面给他们讲就行了。真正的问题在于指导他们的研究计划书的时候。

研究计划书不同于专业课,每个人都需要找出属于自己的「研究问题」,而这也是日本大学院考学的核心。但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学这一学科不甚了解,再加上「社会学什么都能研究」这种印象,导致他们反倒没办法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如下面这种情况:

学生:老师,其实我对短视频比较感兴趣,能研究这个东西吗?

我:可以倒是可以。不过你想研究短视频的什么呢?

学生:什么……就是短视频这个整体吧……

我:……你现在的问题设定的太宽泛了,能不能再稍微具体一些?

学生:具体……还能怎么具体?

类似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究竟该如何去指导他呢?于是在这里,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元素组合的思考框架1来指导他们。简单来说的话,这个框架就是将我们的研究要素给分为四个大类:

  • 身份:性别、种族、阶层、儿童、青年、老年etc.
  • 生活:劳动、消费、传媒、教育、医疗etc.
  • 制度: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宗教、环境etc.
  • 地域:亚洲、欧洲、东亚、中国etc.

然后我们通过组合上面的四种元素,就可以得出一个看上去还算不错的问题了。比如我们选取「儿童、教育、科技、中国」的话,是不是就可以组出「在中国,科技发展对于儿童的教育有什么影响?」这样的问题。

当然,这些元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关键词的简单组合。每个类别下都包含着更具体、更微观的研究对象和行为。比如在「生活」这个元素下,除了宏观的劳动、消费等领域,还可以包含「网上购物」、「直播打赏」、「二手交易」等具体消费行为;而在「身份」元素中,不仅有性别、年龄等基本属性,还可以细分为「网红」、「留学生」、「外卖骑手」等特定身份群体。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组出类似「农村(地域)网红(身份)通过直播带货(生活)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制度)的互动研究」这样的问题。

此外,上述的方法不过也只是让人尽快想出一个题目而已,真正落实到研究计划书上时,问题的研究意义、先行研究的总结、研究的方法以及理论基础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事。但至少能提出问题的话,后面这些东西的指导也会相对顺畅一些。

不过说实话,这套思考方式其实并不很正确,事实上有不少好的社会学研究问题并不一定就是上面四种元素的相互组合,还有像是理论研究之类的也没被归类进来。只不过,对于这些对社会学并不真的有兴趣、自己也想不出好的问题、再加上很急着想尽快考上学校的学生来说,这套思考方式应该会显得比较简单粗暴、好用。

以上。

Footnotes

  1. 当然,这个框架并不是我原创的,但我有点不太记得这个框架具体出自哪里了,可能是孙宇凡吧。 ↩︎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下一篇